top of page

⟪讀心溝通術⟫ 閱後心得分享


讀心溝通術

我花了大概一個禮拜的零碎時間嗑完這本書

從第一章就讓我驚歎不已

裡面提到的社會偏向跟右腦在學習中所處的弱勢地位

字字句句說到弗里曼的心坎

打個比方 以數學筆記來看

有沒有出現同感的感覺!!!

再來,書中也舉例

是否在英文課聽老師說,或是自己讀英文課本覺得異常吃力

但是卻喜歡聽英文歌,然後聽了會去查他的意思

這樣就是適合典型的右腦學習法。

可惜由於比例懸殊,雖然右腦思考者常會出現新點子

但制訂計畫並且實行的卻都是左腦人士

由於這個緣故,參考書、課本等內容都是由左腦人士編纂

故善用右腦的人在學習方面會比較吃力。

不止二分法!誰規定只能分左右腦?

左腦擅長數字、分析、資料處理

右腦擅長直覺、概念、音樂與藝術

但其實這只是最簡略的分法

全腦思維創立者Geil Browning博士把他細分:

思考模式共四種

1.分析型

2.概念型

3.結構型

4.社交型

行為模式共三種

1.自我表現型

2.自我主張型

3.自我調整型

發揮個人強項,就會有驚人變化

在書中很明確的告訴大家

無論你是哪種思考模式

無論你是哪種行為模式

絕對沒有誰好誰壞這種說法

所以也絕對不要去強迫人改變

因為這就是你!!!

人的個性一旦養成 就不容易改變

好比一個人不擅長社交

你不能跟他說:你的缺點就是不擅長社交,所以你應該多學習與人相處

這不是無根據的事情

在腦神經裡每個腦神經細胞都有都有數萬個突觸(synapse) 而習慣的難以改變

凡事一體兩面

就是因為這些突觸的固化所導致,所以你做一件事會越做越快,也是因為突觸的固化

如果你不敢吃榴槤,想要讓自己變得喜歡吃榴槤

你必須照三餐吃榴槤,並且告訴自己:榴槤很好吃!

連續吃三個禮拜以上 才有可能產生新的突觸

因此重點不是在於 如何改變一個人的習慣

我們都知道 每個人生來都是獨一無二的

但誰真正的看重這句話?

我們應該做的是,自我尋找,或是協助人尋找

自己的特質 該怎麼去適應這社會的各環境

你可能曾經跟跟弗里曼產生一樣的想法:左腦就適合數字 右腦就適合藝術音樂

其實不然,讀者們不妨換個角度想

假使今天右腦使用者克服了數字

成為了數學家、會計師、精算師

那麼和其他人同行相比,他就多了許多別人所不具備的能力

比方說社交、又或者是新概念的產生,進而產生更高的競爭力

剛剛談到的都是屬於思考模式的類型

再來讓我們來看看行為模式的差異

看到這裡可以試想一下身邊有沒有這類的人:

自我表現型強的人,腦袋想什麼,就是藏不住

他覺得這個好吃 他就會說出來跟大家說:這個真的很好吃欸!!

而如果自我表現型強的人也剛好有自我主張型強的特質

他除了說出這個真的很好吃以外 還會尋求旁人的認同:你也覺得這個東西很好吃對吧!?

而如果有一天 主管要你放棄週末加班趕工

你做完之後主管告訴你:顧客說過三天再交出就好 忘記第一時間跟你說了

如果你的想法是:為什麼老闆不在第一時間就通知我?讓我浪費整個週末

那麼你就是自我調整性弱的人

但如果你的想法是:好吧,至少我提早做完,就不用怕到時候來不及

那麼你就是自我調整性強的人

這裡再強調一次 沒有絕對的優缺點

調整性強你可能覺得他的適應力很好,但相對來說他較容易顯得優柔寡斷

所以還是那句老話:找出你的類型,做出適合你的表現

而這不僅僅是幫助你找出你自己的類型

當你熟悉各種思考模式或是行為模式的時候

你便能藉由書裡的教學 透過短暫的觀察 或是一些行為表現

判斷對方是屬於何種思考類型或是行為模式

如果能夠大致的判斷出來 那麼你就能知道

面對這件事 他們會怎麼想 或是他們會怎麼反應

從而避免許多的衝突

你的很普通 可能對他很重要

在本書的第四、五章,就是在教你透過一些簡單的觀察

例如穿著、上課方式、口頭禪

判斷對方的屬性,發現該類型的關鍵字

這樣無論是在交友圈方面 或是在工作上 能善加利用的話 都可能與人相處的更圓融

是一本值得一翻再翻翻到熟的好書!

而且看完會變得不太會討厭人.............

Comments


 Signature

 

人不是一種只需要陽光、空氣跟詩就能存活的生物嗎? 

​至少我是。

 

 

 

 RECENT POSTS: 
 SEARCH BY TAGS: 

© 2016 by The Freeman.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。

  • Facebook B&W
  • White Pinterest Icon
  • Instagram B&W
bottom of page